不標準包裝標識的常見狀況大家或多或少的接觸過,讓農民學會辨別真假標識,并督促出產企業規范標識,減少誤導農民的行為。接下來小編就介紹一下化肥袋上面有哪些忽悠人的情況:
騙術一:打出“權威機構”認證的幌子
有些廠家利用農人顧客相信政府、崇信權威機構的心理特點,或許無中生有地編造權威機構,或是在權威機構不知情的狀況下“自我認定”。
如在一些殘次產品的包裝上公然虛偽標示 “國家X部推薦產品”“某某質檢所認可產品”“國家×部肥料質檢中心推薦產品”等。更有甚者,有些小企業由于和當地農業部門合作定點出產配方肥,所以化肥袋上,不只不依照要求標識,乃至有些產品連成分都不標明,只在包裝袋上標示“××機構推薦運用”。
還有一些企業在中央電視臺投放過廣告,就在包裝上印上“上榜品牌”,但這種所謂的“上榜品牌”稱號或證書,并不能證明產品質量更可靠。
騙術二:刻意夸大總營養含量
有的廠家在復混肥或尿素產品包裝上,將次量元素鈣、鎂、硫或有機質等成分均違規地加入到肥料總營養含量計量中。復混肥料國標早已明確規定,總營養是指總N、有用P2O5和K
2O三種大量元素含量之和,而有些企業以中、微量元素、“有機鉀”“腐殖磷”“氨基酸”等成分含量與氮磷鉀三要素合并計算在一起,并用“總含量”這個自標的新名詞將產品含量虛偽地標高,讓顧客誤以為此類產品營養總含量高于其他產品,然后上當受騙。
騙術三:“洋”字碼忽悠農人
很多農人認為進口肥料的質量更好。所以不法廠家就將產品包裝打上“洋”名假充進口貨,行騙賣高價。有以下幾種狀況:1.仿照進口化肥商標或取相似稱號,假充進口產品。如仿照美國嘉吉,德國獅馬等產品商標稱號或圖案,叫“西臘”“西德”嘉吉吉等。2.盜用國外出產商名義或標示“進口許可證”執行中國國標或由 “×國×公司授權出產”等。采用先注冊或虛擬出一個境外空殼公司,然后以空殼公司的名義托付自己的企業進行出產,如此一來化肥就披上了一件“洋外套”。3.假標國外技術產品誤導顧客。如有的造假者在包裝上標稱”采用挪威技術“”俄羅斯提供技術“”引入德國新工藝“等等。4.謊稱進口原材料。5.冒充名牌。一些無證商販,印制進口或知名品牌的包裝,里邊實際為殘次肥料。
以上便是小編介紹化肥袋上面可能會出現的幾種忽悠人的情況,大家務必要了解一下,避免在買化肥時中招。